1. <track id="dtqji"></track>
    <track id="dtqji"><strike id="dtqji"></strike></track>

  2. 返回主頁

    陳肖鳴:掛號不用排隊只是智慧醫療的起步

    "智慧醫療"甫一出現,便迅速風靡整個醫藥界和互聯網界,熱錢紛紛涌入,跨界而來的資本團隊、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創業型醫療公司們,言必談大數據,會必論智慧醫療,甚至一向保守、封閉的醫院也紛紛宣揚自己的信息化建設和“互聯網+”成效。

    一時間,智慧醫療仿佛已唾手可得,科技的光輝閃耀整個醫療界。

    信息化展開,智慧醫療就算成功了?

    甚至于,很多跨界而來的互聯網精英們認為,只要把醫療信息玩出新花樣、新特點,就是互聯網+醫療、智慧醫療了,就像他們以前在純互聯網行業時的玩法一樣。

    而部分醫療界人士則認為,只要把醫療信息弄到網上(包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),成為網絡數據,那就是互聯網+了。

    陳肖鳴——智慧醫療:醫院掛號零排隊才算入門

  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

  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認為以上思維均走入了誤區——

    “智慧醫療應該是信息化條件的流程再造,而非舊流程的信息化。在醫療信息化時代,模式創新遠遠要比功能改造更重要!”

    在8月20日“中國醫院大會-醫院科技創新獎成果報告會”上,陳肖鳴再次以《打造“智慧醫療”航母開啟醫療新體驗》為題進行演講,讓現場觀眾感到幸運的是,雖然標題一字未動,但在演講的開頭,陳肖鳴就抖出了不少新“干貨”。

    “我們現在熱吹互聯網+、互聯網醫療,實際上很多時候只是解決了收費支付的問題,僅僅是支付模式的改變,遠遠沒有觸動到醫療的本質——看病。”

    沒有解決看病的問題,怎么能算是智慧醫療呢?

    “看病從掛號開始?;颊呱瞬?,到了醫院基本都懷著盡快解決病痛的心,結果去到醫院之后,卻又要忍受長時間排隊掛號的痛苦,甚至最后還掛不上,你的智慧醫療給他解決支付問題,有用嗎?”

    “所以,你的智慧醫療是否有意義、是否正在邁向成功的道路,患者掛號要不要排隊是最入門的標準。”

    發展智慧醫療要分清楚是以誰為中心

    發展智慧醫療要先想明白,是以患者為中心,還是以醫院為中心。

    以患者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是利用智慧和信息化技術為患者服務,以醫院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是自以為是,患者能認可嗎?這樣的智慧醫療能發展下去嗎?

    在隨后的演講中,陳肖鳴再次強調了要把患者看成長期客戶的理念,以及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利用信息化服務患者的舉措。

    陳肖鳴表示,商業模式的定義,就是客戶的價值最大化,要把企業內部運行的各種因素整合起來,形成一個高效率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,并通過最佳途徑、最快速度滿足客戶的需求,實現客戶的機制,同時達到可持續盈利的整體解決方案。

    對醫院來講,商業模式可以給帶來很大的啟示。

    醫院的目標是實現顧客,也就是病人的價值最大化,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。

    病人在醫院不僅要得到醫療技術價值,還要得到服務。為了獲得最大價值,醫院往往記住價格是多少,但是也計算時間的成本、體力的成本、精力的成本,得到的服務和失去的價值叫顧客讓步價值。雖然這是商業行為,但作為醫院我們也應該說是病人的讓步價值。

    很多醫院,從90年代起就已經提倡以病人為中心、以質量為核心。但試問,哪家醫院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?其實都是以自己為中心,集中掛號、集中吃飯、集中算帳。

    真正以病人為中心,就要注重患者的就醫體驗,規范醫療行為。“以人為本”在醫院要體現三層含義,一是方便患者,實現全程全面醫療服務;二是方便醫務人員工作;三是方便管理人員管理。

    有醫院會說,患者那么多,醫護人員嚴重不足,怎么做到你說的以人為本呢?以前這個說法可能站得住腳,但現在不同了——信息化可以幫助我們以人為本。

    利用信息化,圍繞患者開展服務才是智慧醫療

    陳竺副委員長2014年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(以下簡稱溫大一院)視察時,印象最深刻的就是:在業務量達到每天一萬、2013年住院量超過十萬的醫院走廊里,并沒有像菜市場一樣的混亂局面。這正是得益于流程再造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。

    在中國醫院看病,病人還有尊嚴嗎?所以,改變流程是智慧醫療必須要做的事情。

    據統計,一個人看病至少6次排隊,患者為此痛不勘言。所以首先要改善預約模式,過去的電話預約往往是為了應付衛生部檢查,現在都改變了。

    如今,現場預約、網絡預約、微信預約、手機APP預約、會診預約、等待預約、分時段預約等等,預約方式多種多樣,病人可以很方便的查看醫生什么時候開診、什么時候有空,預約好了再來。

    溫大一院還實現了號源全開放,預約平臺內數據實時共享、首診負責制,糾正分診錯誤。

    為進一步方便患者,溫大一院還設立了疑難號預約,疑難病患者可向醫院提出申請,發起會診預約,所有的醫生都來,滿足患者的需求。甚至醫生工作站都可以直接預約,幾點做檢查時間都是到精準到分。

    除此之外,更貼心的服務要算“預約提醒”,所有預約成功后,都會再進行短信通知。在溫大一院,每個患者來院一次至少會收到6條以上的短信。針對沒有手機的老人,醫院還會將所有的提醒信息打印出來,方便老人隨身攜帶,為此,醫院給每位醫生都配備了一個小型打印機。

    溫大一院“身份證掛號”已全面鋪開,近80%的患者都使用身份證掛號。這不僅方便患者,也讓醫院得以全程保留自患者出生起的醫學信息,把病人變成終身客戶。

    在繳費和結算方面,溫大一院和建設銀行、支付寶、微信達成協議,患者在預約掛號之后,可以預存費用,繳費時,在醫院內260臺自助終端上一刷就可以。住院患者原來必須先繳費后住院,如今在護士站或者病區的自助終端處刷一下卡就搞定了。

    智慧醫療用得好可以有效緩解醫患矛盾

    溫大一院設立了醫患溝通平臺,患者可以通過支付寶、微信、醫院網站等很方便的進入,輸入密碼注冊后,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進去。醫院還給住院的病人發平板電腦,除了進行醫患溝通外,平時可以看電影、聽音樂。

    此外,患友群的建立,讓每個醫生看的病人可以在群里進行反饋,有醫生給予引導,增進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,減少病患矛盾。

    溫大一院還開發了移動查房和手機APP,醫生出差時,可以通過手機APP關照自己的病人,還可以用支付寶和病人聯系。

    而電子病歷系統的開發,令患者在醫院的所有資料全部融合在一起,通過管理模塊,查詢患者名字就可以得到全部資料,不需要重復寫,極大減少了就診時的無效時間浪費,讓患者增添了更多更好的就醫體驗,充分體驗到信息化給帶來的便利和好處。

    智慧醫療到底應該實現什么目的?

    陳肖鳴認為,“顛覆”是智慧醫療出現后用的最頻繁的形容詞,然而,如果僅僅是顛覆以往的支付模式,或者是醫院把舊的流程信息化,實際并沒有“顛覆”,甚至都談不上實質意義的改變。

    要實現“智慧醫療”,只有改變思想,真正做到用戶至上、體驗為王,以信息化技術圍繞患者為中心,展開解決其核心看病就診需求的服務,減少患者就醫的麻煩,降低患者就醫時間成本,才可能真正積極、有效的推動智慧醫療發展。

    您可能也感興趣:
        龍目恒:鼻咽癌的癥狀和預防
        在家就能看醫生 國家政策推動家庭醫生發展
        看病更省錢 廣東將提高醫療救助上限
    責任編輯:錢斯豪
    標簽: 看病難 掛號 智慧醫療
    免费线上a片免费看
    1. <track id="dtqji"></track>
      <track id="dtqji"><strike id="dtqji"></strike></track>